技术优势

IHP观点|浅谈日本解决停车难的可行经验

2020年10月28日 点击下载

背景

       停车看似小问题,却折射城市治理的大学问。治理停车难并不容易,首先“撞上”的就是车多地少的基本面。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有限的空间,注定了治理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的是绣花功夫。微观来看,社区环境千差万别,围绕停车位的产权问题复杂多样,造成各地停车难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可以说,一个小小的车位,已经成为衡量社区治理水平的标尺。破解停车难的问题,急需一场深度治理。

——人民日报评论


日本-建筑与交通

       日本东京土地面积与深圳接近,人口和汽车保有量都是深圳的2倍以上,但是却少有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过往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东京超过2500千米的轨道交通网络上,各个城市都在大力推行TOD模式以期望解决城市交通难题。但是按照现有规划,到2035年深圳将形成33条线路、总里程达1335公里的轨道网络,也只是东京现存量的一半左右。因此我们同时也需要从静态交通的角度去研究是否可以借鉴东京的经验。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因此,从1957年开始就陆续制定了停车场法和车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1962年IHI制造日本第一台全自动立体车库后,也全面开展了停车场(库)建设。2014年日本停车位总保有量已经超过了汽车保有量。


       日本停车场建设以实际使用为出发点,除了通过车库法的先有车位后购车原则以确保居住车位有效使用之外,还以重点突出、星罗棋布的方法大量建设出行车位。例如日本东京著名的八重洲地下街,商业空间面积1.84万平方米配备停车位516个,停车位配建比例达到了2.8车位/100平米。日本TOD知名案例所沢站站城一体化项目,18500平商业面积配建了500车位。停车位配建比例达到了2.7车位/100平米,是深圳一类区域0.8-1.2个车位/100平米的2.5倍左右。日本城市更新的著名案例六本木新城,共建有12个停车场,2762个停车位,充足的停车位与便利的公共交通一起改善了整个区域的交通状态。

       自驾车出行的需求是城市经济生活的产物。通过公共交通能力的建设,可以将其中非必须部分消化吸收,但是无法对刚性需求产生影响。而且深圳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自驾车出行的刚性需求总量还会不断增加。堵不如疏,需要在确保居住停车位配比接近一车一位的基础上,针对交通吸引力较强的区域(商业、办公、医疗等),同步配备以地铁为主的公共交通网络和充足的以市场价格提供的停车位。并通过共享措施,就近实现居住车位和出行车位的复用进一步增加有效车位数量,进而有效缓解停车难和行车堵。


图 | 日本八重洲地下街项目


图 | 所沢站站城一体化项目

图 | 六本木新城


        青岛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由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IHI运搬机械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华通石川岛定位中高端智能车库市场,主要生产SSP(人工智能停车机器人)、EP(塔式停车设备)和SHL(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公司选址青岛华通高新装备产业园,厂区建设和整个生产过程采用中国制造2025标准。华通石川岛将充分发挥华通集团国有平台资源优势,依托世界一流的IHI技术,立足青岛,建设区域性智能车库地标项目,放眼全国,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维保等为一体的智能停车装备制造企业。

(特别声明:本文如涉及侵权烦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我公司就特定事项出具的服务方案和指导建议,任何仅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采取的任何举措及因此造成的后果由行为人自行负责。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